“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一首《正氣歌》,讓人不禁嘆服于文天祥的浩然正氣與民族氣節。小編疑惑的是,究竟是怎樣的土地,才能孕育出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呢?和小編一起到文天祥故里——富田村尋找答案吧!
文天祥故里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東南部的富田村,坐落于青翠的天馬山下。一條富水河穿村而過,灌溉出肥沃的土地,村子因此而得名“富田”。南宋紹興年間,文氏先祖文炳然定居富田村,他要求后人讀書明經,要坦坦蕩蕩、一身正氣,而他對后輩的教誨被記錄在了族譜中——“自古名才德兼優者,上也”,“不肯忍恥偷生,以辱其國也”。文氏先祖的教誨不但被后輩傳承,也影響了整個富田村,使得富田村屢出德才兼備者。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寶祐年間,文天祥高中狀元,成為家族的驕傲。公元1275年,元軍南下,多數文武百官主張棄城逃跑,不少宦官奸臣屈膝投降。文天祥卻變賣家產,召集了3萬多人的義軍,抗擊入侵。三年抗元期間,文天祥帶領義軍轉戰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最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被俘。被俘后,他寫下了《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至今被后人銘記。當時元朝廷意圖利用南宋的亡國之君勸降文天祥,文天祥不僅沒有聽從君主的勸解,反而答到“社稷為重君為輕,君降臣不降”,可見文天祥并非愚忠,而是對國家、民族、社稷的大忠!
正氣衛家國,捐物傳祖訓
文天祥被人們稱頌為民族英雄,受人敬仰,而他的《正氣歌》更是被許多愛國將士唱響在抵抗侵略的戰場上。他們視死如歸,詮釋著軍人的浩然正氣。這股浩然正氣,鼓舞著中華兒女在革命戰爭年代抵御外敵,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周邊景點
陂下古村(江西省4A級鄉村旅游點):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陂下古村座落于富水河畔富田鎮西南。陂下村祠堂文化豐富,36座祠堂,堂構迥異,各領風騷。每年正月三十舉行的大型民俗活動“喊船”規模宏大,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天祥陵園(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占地39公頃,由服務區、紀念區、陵墓區三個部分組成。
白云湖:白云湖是白云山水電站蓄水形成的人工湖,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匡家娘娘祠—崇孝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間,呈兩院三廳結構,由照壁、聚星池、孱亭、廂房、朝樓、享堂等組成,是吉安地區最長的祠堂,占地面積達到了3501平方米。
古街:由王家古街和匡家古街組成,整個古街全長約1500米。
王家大祠堂—誠敬堂(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富田鎮王家村,始建于明朝中期,祠堂長82.3米,寬44.3米,總面積為3645.89平米,是江西省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古祠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譽,在全國范圍內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