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娛樂圈爆出大新聞:“十三阿哥”袁弘與“二姐”張歆藝將于5月30日在德國霍亨索倫古堡舉辦婚禮。這個地方感覺還是有些陌生對吧?各位看官您莫急,先領了這張請帖,小編下邊就給您起底袁弘婚禮舉辦地,本文可能涉及劇透,請放心閱讀!
德國霍亨索倫古堡
提到世界最美十大城堡之一的德國霍亨索倫古堡,了解德國歷史的人肯定會想到那個著名的霍亨索倫家族,沒錯,就是這個家族一手締造了強盛的普魯士王國乃至后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統治時間長達500年。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就出自這個家族。“hohen”在德語中即為高貴的意思,與同樣為皇族專屬的新天鵝堡相比,霍亨索倫堡雖然少了一份童話般的柔美和憂郁,卻多了一份鐵甲武士的雄渾與剛毅。這座城堡正是霍亨索倫家族的發祥地。其始建于11世紀,之后不幸被毀。1819年,24歲的普魯士王儲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國王在一個夏日溫暖的黃昏前去拜訪了其祖先居住過的城堡,眼前頹廢、荒蕪的凄涼景象激發了他重建輝煌的雄心。國王內心向往中世紀的典雅風情,這就是為什么他將重建城堡的重任交給了當年柏林的明星建筑師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施蒂勒。施蒂勒崇尚的建筑風格是中世紀法國與英國建筑,也就是復興的哥特、即“新哥特”式建筑風格。
城堡于1852年舉行了奠基儀式,直到1867年才最終竣工。 城堡內設140個房間,值得參觀的有裝飾著壁畫的圖書館、國王寢宮套房、家族圖譜室以及皇后的閨房“藍色沙龍”。房間內飾以繁復的金飾花格平頂、雕飾花紋的實木地板以及普魯士皇后的畫像。珍寶庫展示了普魯士王國的一段輝煌歷史,其中有威廉二世皇帝的皇冠。入口大廳的墻上裝飾有精心繪制的霍亨索倫家族圖譜。這里記載了該家族的普魯士國王、德國皇帝及其后裔直至今天的族譜分布情況。城堡至今仍歸普魯士末代皇帝威廉二世的子孫們所有,但他們已經基本不在城堡內居住,而是將城堡對外開放。婚禮前一天袁弘會在城堡中給未婚妻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生日派對。孟夏夜里,古堡中心廣場內,伴著陣陣微風喝一口清凜的巴符州黃啤,身后巍峨的古堡,頭頂閃爍的繁星,伊人在畔,親友縈繞,所有這些風景都有了意義。古堡式浪漫婚禮是每一個女人心中的少女夢,在德國,當地人結婚還有很多習俗哦,不知道十三阿哥會不會入鄉隨俗,為自己的西式婚禮增加點“德國味兒”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德國人的婚禮是什么樣的,相信你會發現很多目前西式婚禮的影子,同時也能感受到的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元素。
撒米粒
在德國有些當地習俗中,婚禮后,客人要向新人身上撒米粒,根據古老的傳說,撒米粒寓意著吉祥與豐收。
四樣物品
舉行教堂婚禮時,新娘需穿戴四樣物品,即一樣新的,一樣舊的,一樣借的,一樣藍色的。如一個新的結婚戒指,一個老的家庭裝飾品,一條借來的項鏈及一對藍色吊襪帶。
劫持新娘
在中國有“鬧洞房”的婚禮習俗,在德國,婚禮隊伍行進中便開始“鬧”了。由一位要好的男性朋友帶人將新娘“劫”走,若新郎未能立刻找到新娘,那么他必須花些小小的代價贖回新娘,如保證婚后的前四周洗碗做家務等等。
剪心門、過門檻
傳說,惡鬼會躲在門檻下,當新娘邁過門檻時,則伺機奪去她的幸福。因此,要由新郎把新娘背過門檻。流傳到現在,新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一些新穎的門,如布制的心門。
跳面紗舞
幸福和快樂就要分享,這個環節從午夜時分的面紗舞開始。跳舞時,大家爭搶新娘的面紗并將其撕成碎片,分給伴娘和每位嘉賓,象征著分享新人的新婚祝福。
愛情的小馬車,說開就開
如果說轎子是我們傳統的婚禮的交通工具的話,那馬車就是德國新人們的首選了,下邊這位眼熟吧,看馬車上笑得多開心。
鋸木頭
新郎和新娘要在觀禮人的見證下共同鋸木頭,一起鋸木頭寓意著新郎和新娘在婚姻中要有共同努力工作的能力和共同面對困難的精神。去德國旅游的朋友有沒有見到過呢?
摔盤子
德國新人結婚除了新郎新娘合力鋸木頭之外,一起“叮叮咣咣”砸盤子、摔碗是辭舊迎新的寓意,與中國的“碎碎平安”大致相同。儀式上人們競相摔盤砸碗,此起彼伏,響聲不息,時間越長,代表新人婚后生活越幸福,這樣歡快的氣氛與德國人以往給人的嚴肅印象看起來有不小差距,這恐怕就是一個民族的豐富性及其可愛的一面吧。
而且,新郎在新婚之夜還不能睡覺,要留意四周動靜,如果鄰居有人摔瓷器,他們會立刻“Duang”的摔一件東西響應,仿佛對方砸一件物品是對他們恭喜祝賀,他們砸一件物品則是表示感謝。真的很期待在袁弘的婚禮上會有德國的這些婚禮習俗出現哦,大家呢?希望哪一個環節加入到婚禮中更浪漫呢?這篇起底袁弘婚禮舉辦地的文章,你還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