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是藏歷四月初一,每年的藏歷四月是佛月,藏語稱為薩嘎達瓦,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成道、圓寂的月份。藏傳佛教信眾把此月視作有造化和吉祥的月份,期間廣大信眾起早轉經、朝佛、行善、吃素食,并發放布施,周濟窮人,從藏歷四月初一開始至該月十五達到高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藏歷中有兩個四月,也就是說有兩個西藏薩嘎達瓦節。
西藏薩嘎達瓦節
西藏薩嘎達瓦節又稱佛吉祥日。藏歷四月一日舉行。是藏傳佛教的傳統節日,藏語稱:薩嘎達瓦節。南傳佛教國家的信眾又稱:衛塞節,意為月圓日。2016年薩嘎達瓦節從5月7日開始。薩嘎達瓦節乃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辰、成道、圓寂和文成公主進藏的日期,也是春季拉薩最有特色的節日。在薩嘎達瓦節期間,拉薩的大街上圍繞大昭寺、布達拉宮的外墻的轉經道拉薩市區主要的思索經路上滿是信徒。整個拉薩都可聞到香料的氣味。這個月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加以紀念,還會有大規模的轉山。
小知識:薩嘎達瓦月是藏歷四月又名薩嘎月,意譯為氐宿月,以每年藏歷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五日氐宿出現,故稱薩嘎達瓦。藏歷四月集佛陀釋迦牟尼誕生于藍吡尼,成道于菩提迦耶,涅槃于拘尸那陀。(出世、證悟、涅槃)三大殊勝日于一月,藏歷四月是一年中殊勝的月份。
藏歷四月初七(5月13日)佛陀誕生日
藏歷四月十五(5月21日)佛陀成道與涅槃日
1、節日由來
薩嘎達瓦節,藏語意為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創始人施迦牟尼誕辰、成道及圓寂的日子。因此,這個月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加以紀念。
2、薩嘎達瓦節——轉經
轉經,就是按約定即成的環形線路行走、祈禱的一種藏傳佛教形式。薩嘎達瓦節,當屬林廓轉經最為壯觀。拉薩的轉經線路有三條,一條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環繞主殿覺康一周,是內轉經道,藏語“囊廓”就是內環的意思;第二條是八廓街,環繞大昭寺一周,是中轉經道,藏語“八廓”即為中環的意思; 第三條是林廓路,繞拉薩老城區一周,是外轉經道,藏語“林廓”,即外環的意思。在囊廓和八角街轉經的人流每天不斷,林廓路則是人們在重要日子轉經的路線。薩嘎達瓦的第一天開始,林廓路上就會出現成群結隊的轉經人流。到藏歷十五這天,轉經達到高峰,從凌晨2點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四月,按藏歷的說法,星象上將出現28宿中的薩嘎星宿,即氐宿星。這月(藏語稱“月”為“達瓦”),拉薩人統稱為“薩嘎達瓦”,把祭佛日也簡稱為“薩嘎達瓦節”。四月一個月,信徒們不殺生不吃肉,專意朝佛供佛,有的還會閉齋修行,或是去轉經磕長頭。因為佛祖釋迦牟尼曾言:“此日行一善事,有行萬善之功德。”
3、薩嘎達瓦節——行善
行善,是薩嘎達瓦節的另一特色。當天,布施成為了藏族人民的傳統習俗,近幾年,甚至演變成了旅游的一個亮點。凌晨開始,就有人做布施,這天只要遇到乞討之人,無論其身份是僧侶或是乞丐,藏族都會非常樂意施舍的。建議內地游客參加布施的時候,請準備足夠多的零錢,拍照務必尊重被攝者。對于藏族人而言,薩嘎達瓦節歷來沿襲著富人接濟窮人的傳統。
4、薩嘎達瓦節——禁忌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殺生,雖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2、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3、忌在別人背后吐唾沫,拍手掌。
4、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5、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6、進寺廟時,忌諱吸煙、摸佛像、翻經書、敲鐘鼓。對于喇嘛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
7日是第一個“薩嘎達瓦”首日,當日天色微亮,圣城拉薩早已彌漫著祭神祭佛的桑煙味。千百年來,信眾們形成了圍繞大昭寺大殿的“囊廓”轉經、環繞布達拉宮的“孜廓”轉經,環繞拉薩老城的“林廓”轉經,這三條分別被稱作“內轉”、“中轉”和“外轉”。沿著三條轉經道,一路上桑煙繚繞,轉經祈福的信眾絡繹不絕。而為了緩解部分擁堵路段交通壓力,同時方便信眾轉經,拉薩交通部門也早已通過設置欄桿、安全線等規劃道路,沿線還設立了便民服務站等。在古老的八廓街,圍繞著大昭寺轉經的信眾摩肩接踵,口中還傳出嗡嗡不絕的誦經聲。寺門前的萬盞燈殿內,六位香燈師忙著擦酥油燈、上燈柱、添酥油。因為大昭寺中供奉有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在大殿外,信眾排起了長龍,虔誠地等待朝拜。時下正值西藏進入旅游旺季,不少海內外游客也加入到轉經的隊伍中,感受到西藏濃郁的宗教文化魅力。